|
2011年6月1日,这一天,乐清站在了全新的起跑线上。这一天,乐清31个乡镇正式调整为9镇8街道,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从31个乡镇到9镇8街道,一个顺应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发展的行政框架已经形成,乐清正以新的区域结构来对应未来的城市化发展。
归属与发展
前不久,住在七里港的黄乐平搬进了柳市镇金溪美邸小区,这一次貌似简单的乔迁,对她来说,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迁居:行政区划调整后,七里港镇并入柳市镇,她从原先的“异地置业”转变为“就地置业”,一字差异,让她彻底打消了“寄人篱下”的顾虑。“成了柳市人,现在住在柳市更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行政区划“重组”后的新乐清,正不断契合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作为温州第一经济强镇的柳市扩并七里港、黄华、象阳后,不但经济实力更加强大,而且充分发挥临港产业优势,目前正加快建设综合经济功能区,全力推进“国际电工电气产业城”和“乐清市综合性港口物流枢纽”建设。
区划调整后的9个镇,如今都找到了新的发展支点。
虹桥镇原有的发展空间渐趋饱和,其周边一些乡镇有相对闲置的土地等资源,但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区划调整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蒲岐、南岳并入虹桥镇后,虹桥镇依靠区域特色,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全面推进。
北白象镇围绕“工贸功能区”定位,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深化细化区划调整后的新北白象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全覆盖的控规和土地利用规划衔接融合,提高城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镇域面积最大的大荆镇则吹响了打造“集旅游、农业、工贸于一体的小城市”的号角,全面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业,努力创建省级中心镇。
服务与管理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街道办事处的成立,结束了乐清没有街道的历史。今年11月,全市还实现了农村社区全覆盖,建立了118个农村新社区,不仅让农民变成居民,也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公共服务。
“村里设立社区后,我的党员组织关系一天内就完成了迁移。”在城东街道云海社区,上叶村党员黄相海明显感受到了新社区给他带来的便利。黄相海的党员组织关系在河南检察职业学院,今年他准备将组织关系转到上叶村,但迁移党员组织关系要跑市委组织部、镇党委,再到村党支部,而且从上叶村到市区坐车得半个小时,万一手续不全、碰不到经办人,还得多跑几趟。后来听说家门口将设新社区,像迁移党员组织关系这类事在家门口就能办理,黄相海在社区成立的第二天就到社区服务大厅办好了。
城东街道于今年5月31日正式成立,在村级组织设置改革中,新建了后所农村新社区、慎海农村新社区、云海农村新社区,覆盖20个行政村。社区服务大厅设立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党员服务、计生服务、民政事务等8个岗位,在市里要求下发61项办事项目的基础上,结合街道实际,做到应放尽放,先已下放直接办事项目10项,包括计生准生证、征收罚款、农村合作医疗、殡葬证明书等。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运行两个多月来,仅云海社区,已办理各项农村事务130件。
来源: 乐清日报
记者 黄小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