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uagh2013 于 2012-12-12 14:28 编辑
楼主女,从事汽配行业(主要是维修售后),参展年龄5年。5年里走了不少弯路,也攒了一些经验。纯分享,欢迎交流。
08年公司开始参展,去的第一个展会是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去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跟风。就像小时候同学们都去了补习班,我应该也要去才对。老实说那时对参展毫无概念,报了个名拿了些产品就去了。结果可想而知,没有现场订单,几笔意向订单也因为沟通不畅黄了。次年情况好了一些,但也不尽人意。
10年开始做俄罗斯市场,去了mims。初涉欧洲市场,总是想借一个大牌、权威的展会做平台,来个最棒的“亮相”的。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想法真的太过于理想化。偌大的展馆,密密麻麻的展商,我毫无个性的展位简直就是透明的。买家像是说好了似的掠过的展位,径直去了别的摊位。有偶尔驻足的,也只是看看,拿了我们的宣传册就杳无音信了。又急又恼的我去整个展馆跑了一圈,回来才知道自己有多可笑。95%以上的展商都是做汽车零部件的,买家都是目标明确的奔着产品去的。我的产品根本不是他们要的。就像是摆在花店里卖的二锅头,再香也不是光顾这里的买家想要的。我花了好几万来这儿打了个酱油。
12年调整战略之后,楼主又踏上了参展之路。这次楼主去的是俄罗斯INTERAUTO。楼主这次可是做足了功课!总结了之前失败的经验,听说mims和interaoto要分家之后,又偷偷跑去INTERAUTO实地勘察了一番。这个展没有mims大牌,没有mims历史悠久,但是INTERAUTO对于我这样做维修设备和维修工具的汽配企业来说是上选的。因为这类展品是主打!来的买家都是冲着这类商品来的。INTERAUTO展商还是以俄罗斯本地展商为主,鲜有中国展商,因此现场来我们展位询单的人数还是很多的。而且12年的INTERAUTO中国展商数有所减少(好多去MIMS了),楼主更是占尽了“外来和尚好念经”的优势。楼主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如鱼得水。楼主在展会现场就签了2笔单,展会后还有5个意向订单,惹得隔壁周围展位的企业好生羡慕。但是这背后的5年参展之路的曲折,只有楼主自己清楚。
跟风,道听途说,选大牌选权威……几乎是初涉参展之路的企业选展的“基本路线”。有多少人是亲自去跑展了,分析数据,现场考察了?付出和得到是成正比的,想轻松,那就先走些弯路再说;想要收获,就沉下心来去考察、去分析。楼主敢厚着脸皮说,楼主征战2012俄罗斯INTERAUTO的成功是必然的!展会只是一个平台,是那“台上一分钟”。做足了“台下十年功”,何愁“台上”没有好表现?选展马虎不得,选对了展会才有用武之地。
啰哩啰嗦了好久,希望给苦于选展的朋友们一点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