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堂内把话传,顷刻庭中闹声喧。”9月15日晚,乐清育英学校大礼堂的舞台上,一名六年级男生在扮演“唐伯虎”的越剧票友的指导下,学唱越剧《三笑》选段。男生像模像样的学唱赢得了现场掌声和笑声。 当晚,由乐清市戏剧工作者协会、乐清越迷社主办的“迎中秋·戏曲进校园”活动来到乐清育英学校,乐清越迷社20名越剧票友以表演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越剧的魅力。 台上:票友尽情展才艺 19时,越剧七联唱拉开了晚会序幕,7名票友粉墨登场,那唱腔,或飞泉鸣玉,或娓娓动听;那身段,或婀娜多姿,或英姿飒爽。 紧接着,《白蛇传》、《孔雀东南飞》、《五女拜寿》等剧目的经典选段一一呈现,票友们尽情展露才艺。 与乐清育英学校教师刘微娟共同表演《何文秀》选段的杨赫名是越迷社为数不多的男同胞,他身高1.84米,脚踩厚底靴,个子显得更高了。杨赫名是盐盆街道一家企业的员工,他说,参加越迷社两年了,活动多,学到的戏曲知识也很多。 乐清越迷社社长吴纪奎也是一名“须眉”,本行是医生的他说,越迷社成立11年了,票友有50多人,从事各行各业,来自北白象、清江、翁垟等镇街。每周日下午,票友们相约一起练唱,有时还请专业老师来进行手、眼、身、法、步等训练。 台下:学生赞叹有意思 清新细腻的表演,柔美深情的唱腔……这一切,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那么“神奇”。 “虽然听不大懂,但很有意思啊。”现场一名五年级男生说,他以前一看到电视上播放戏曲就马上换台,觉得“咿咿呀呀”的听不懂。这次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看,舞台两边还有字幕,他稍微能听懂、看懂了,觉得越剧很美。 一位学生家长观看演出后,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感慨:“这些戏迷居然不是专业演员,一定是上天弄错了吧,容貌、身段、嗓子,痴心、气质,他们一样也没缺啊。” 乐清市戏剧工作者协会主席苏英说,越剧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底蕴,又闪烁着现代审美情趣,越剧进校园,让学生们对传统戏曲形式有一种全新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年轻观众,也丰富了校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