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荆网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会员注册
搜索
查看: 646|回复: 3

纯情至美周昌谷 ——访《雁荡之子周昌谷传》作者卢炘教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6 12: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荆网公众微信
 魂归故里,昌谷回来了。

  无须天问,唯愿笔墨永存。

  云生大泽,人生苦短,山河依旧。

  洒下那一道道彩虹,腾身飞逝不知去向……

  ——卢炘

  

  周昌谷先生是大荆镇西二村人,今年10月15日是他诞辰83周年纪念日,乐清市将举行周昌谷艺术馆开馆系列活动纪念这位浙派人物画领军人物。

  10月11日,《雁荡之子周昌谷传》作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炘提前来乐清,参观并指导周昌谷艺术馆布展等工作。在周昌谷艺术馆,卢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那是1985年夏天,为了撰写潘天寿传记,我结识了周昌谷先生。”谈起自己与周昌谷先生的情缘,卢炘教授打开了记忆的阀门。

  “由于我当时致力于对潘天寿的研究,因此交谈中,我对周昌谷先生说,潘天寿先生对他评价很高,潘天寿有一次对夫人说,新中国成立后,我碰到有才华的学生,只有周昌谷一个人。”当时与周昌谷先生会面时的情景又重现在卢炘的脑海,“周昌谷听了,只是笑笑,说‘潘先生对我很好,但他当面从来没有表扬过我。’”周昌谷先生真诚的言辞一下子拉近了卢炘与他的距离。与周昌谷促膝长谈的那一番话,被卢炘写进了日后出版的潘天寿传记里。

  采访后的第二年,周昌谷先生就病故了。2005年,时任潘天寿纪念馆馆长的卢炘策划举办“浙派人物画文献展”,首次集中展示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五位领军人物近百幅作品连同文献资料。此后,卢炘又参与《中国书画》2006年第11期周昌谷专栏介绍和《周昌谷画册》英文版出版等,对周昌谷先生的艺术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来,因周昌谷夫人王含英女士的嘱托,卢炘答应为周昌谷先生写传。为了展现最真实的周昌谷,他先后采访了约80人,包括书画界的老前辈、周昌谷的学生、同事、亲友等,广泛收集资料,赶在周昌谷艺术馆开馆前,《雁荡之子周昌谷传》如期付梓出版。

  “固本博取,纯情至美,妙悟独造。”卢炘用12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周昌谷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1955年,周昌谷凭着《两个羊羔》获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美术金奖获得者,1986年,57岁的周昌谷英年早逝,他的一生命运多舛,受尽苦难,但他一直对生活充满信心,对艺术执着,他追求纯情至美,追求幸福。“少数民族纯真的少女形象,成为他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他的色彩运用特别好,很亮丽,很清新。”卢炘说。

  “画品如人品。”卢炘深有感触地说,周昌谷先生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后人。他给记者讲起了两个令他特别感动的小故事。周昌谷先生曾经画图设计过一个砚台,卢炘想收集却由于失散多年一直没能如愿,因此,他设法找到了当时做这方砚台的安徽黄山的制砚大师方见尘,大师听了他的心愿,一口答应重做一块,并捐赠给周昌谷艺术馆。福州美术馆原副馆长陈清狂与周昌谷同龄,两人素有交往,听说乐清建了周昌谷艺术馆即将开馆,他慷慨捐赠了周昌谷先生创作的一帧书法精品给艺术馆外,还连写了三篇文章在微博上发表以纪念周昌谷先生。(记者 徐琴微)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章蓓
发表于 2012-10-16 14:0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荆人!
发表于 2012-10-16 14: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了
发表于 2012-10-16 15: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轻的,我来了,正如轻轻的,我走了,挥一挥衣袖,带走了一个荆币。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备案号:浙ICP备202102403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8202002028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大荆网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 -- | |

TO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