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都市区居民出行调查报告出炉,为破解“出行难”提供依据
□本报记者 陈若
开车的人越来越多,公交网越织越密,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与完善的同时,市民出行却总遇“拥堵”。昨天,市统计局历时近2个月,以破解“出行难”为主题的温州都市区居民出行情况调查报告出炉,居民对改善交通环境的愿望十分迫切,有95%的被调查对象赞成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潮汐”上下班“耗时长” 老城区交通常常“肠梗塞” 从调查来看,居民出行的出发时间、到达时间的峰值非常集中,“潮汐”特征明显,31%的出行集中在早高峰时间段(7时~8时),20%的出行集中在晚高峰时段(16时~17时),而这两个时间段也恰恰是发生交通拥堵的高峰期。 通过对各交通小区的调查分析来看,交通最繁忙的地段则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如鹿城区的公园路、附一医、南浦住宅区、五马街、府前街、大南门莲花路、市三医等路段,居民出行频率相当高,致使在高峰时段这些路段行程车速不到每小时10公里,而据了解,高峰时段市区行程车速小于每小时20公里的路段就占到46%。 在如此“肠梗塞”的道路上通行,自然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通过对日常出行的平均耗时情况分析,居民10万次的“回家”平均耗时是23分钟,4.7万次的“上班”平均耗时是22分钟,2.5万次的生活购物、餐饮平均耗时19分钟。其中公交车的平均耗时在出行方式分项中最长,为42分钟,出租车平均耗时34分钟,私人小汽车的平均耗时为29分钟,即使是有车一族也不得不“起早”和“贪晚”躲避高峰。 “最烦”行人乱穿马路 三轮车应扩大禁行区或淘汰 什么样的交通行为最让市民“反感”呢?在15项市民最反感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中,行人随意乱穿马路以64%票数位居“黑榜”榜首,其次为行人违反红绿灯横穿道路53%;人力三轮车在机动车道之间随意穿插、调头53%;非机动车随意闯红灯49%;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翻越隔离带47%;机动车闯红灯47%。 此外,七成以上调查对象赞成对三轮车和摩托车扩大禁行区域或淘汰。为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对市区范围内人力客运三轮车、轻便摩托车,分别有50%、48%的调查对象认为影响较大,应逐步扩大禁行区域;有30%、25%的调查对象认为影响严重,应一次性淘汰。 出行多以公交车、私家车“代步” 但41%的居民“不满意”公交服务 近年来,市区道路不断拓宽增长,但与每年数以万计的机动车增量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在参与2010年温州都市区居民出行调查的2.77万户居民中,拥有私家小汽车(不含出租车)为11046辆,占总户数的34%,接近于自行车11816辆的拥有量。此外拥有电动车的占23%,拥有摩托车的占18%,拥有单位配车的占2%,拥有其他交通工具的占6%。 在居民出行方式调查中,非步行出行方式占到59%,其中公交车、自驾私家车和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居前三位,分别占14%、14%和9%。但是,41%的居民对公交服务不太满意,对道路拥挤、车速慢、不准点、车内拥挤、线路不合理等问题反映尤为突出,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以公交车为出行方式的平均耗时最长,居各出行方式首位。 95%的市民支持轻轨 希望票价与公交相当 在调查中,95%的调查对象赞成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而在发展轨道交通、发展常规公交、完善步行系统、设置自行车专用车道、限制私人交通五项交通政策的多项选择中,“大力发展中、大运量轨道系统(如地铁、轻轨等)”得到59%的支持率;“大力发展常规公交,实现公交优先”得票率为55%。 作为公共交通,轻轨在定价上如何体现其公益性来“收买人心”呢?在对未来轨道交通收费方式期望的调查中,市民希望轻轨票价与公交票价相当,51%的调查对象选择按站计价,49%选择全程一票制。对票价的期望(最多选两项):1元~2元占51%,2元~3元46%,3元~5元占14%,5元以上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