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黄某被警方控制 (1/10)
隐藏
查看图注
1 / 10
2 / 10
3 / 10
4 / 10
5 / 10
6 / 10
7 / 10
8 / 10
9 / 10
10 / 10

大浙网图片频道
昨天下午,省公安厅的官方微博发出一条信息:“触目惊心!温州警方查获两大卡车变质过期卤制品”。 这条微博提到:“乡妹子、鑫凤阳、乡吧佬等品牌的过期产品;98A高倍肉油精、工业甲酸、胭脂红等食品添加剂;爬满小虫的环境……温州苍南部分袋装卤味企业售卖过期变质退货,专人收购后拆包加工‘洗白’,再流入熟食市场。昨天,温州警方查获的劣质卤制品,装满整整两大卡车!” 昨晚,温州警方相关人士透露,针对过期变质袋装卤制品,疑似“回炉”后流入熟食市场事件,在前期暗访侦查基础上,警方成立专案组介入,从前天中午开始,展开集中收网。截至昨晚6点,已抓获40多名嫌疑人,其中14人已被刑拘。 袋装卤鸡腿 售价为何只有超市的六分之一 今年3月,温州当地有人举报,瓯海区娄桥娄西街51号熟食品店,有一种散装的类似“乡巴佬”口味的鸡腿,价格便宜得不可思议,怀疑是过期或变质的袋装卤制品退货后,再拆包“回炉”又重新流入熟食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乡巴佬”是苍南一带著名袋装卤制品,有鸡鸭腿、鸡翅、猪蹄和卤蛋等。因为最早的品牌叫“乡巴佬”,于是后来许多消费者习惯把当地这类口味的食品统称为“乡巴佬”。 娄西街这家紧邻温州菜篮子集团的熟食批发店,有4间打通店面,也是沿街最大的一家。 这里,一斤“乡巴佬”口味散装鸡腿,只卖10元,买10斤以上,还能打7折。 而当地超市售卖的正宗温州产袋装“乡巴佬”风味鸡腿,单个85克装的,一般也要6到7元。也就是说,娄西街51号的散装货,几乎只有超市价的六分之一。 再看这些散装鸡腿的外观:色泽鲜艳,边缘平整,表面有一层油冻状的覆盖物,非常平滑,关键是还有明显的褶皱痕迹。 难道真如举报人所说,这些都是拆包“回炉”的产物? 从卤制品厂家一袋袋拉货 黑色“回炉链”渐渐浮出水面 昨天,一名曾全程参与调查此事的知情人士介绍,循着这条线索,平阳县萧江镇叶段村92号,一处疑似“回炉”加工窝点浮出水面。 这是5间相连的两层老屋,附近遍布着生产袋装卤制品的企业。 通过几天暗中观察,事情逐渐清晰:连着几天,92号里的人,每天下午都要到附近生产袋装卤制品的企业,抬回一个个的绿色编织袋,接着烧煮忙活到深夜。第二天早上8点多,就会把“货”运送出去。 绿色编织袋里装的是不是过期或变质的卤制品? 最终,在距离92号一公里开外,一间红砖砌成的小棚屋旁,触目惊心一幕终于出现:棚屋内及周围,堆满了空的包装袋;小路两边和棚屋前,晒满了发霉发臭的卤鸡腿、鸡翅和猪蹄等,几十米外就能闻到阵阵恶臭味。 这些空袋子,涉及了很多品牌,包括鸡腿、鸡翅、猪蹄和卤蛋等。 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很清晰,多为2012年上半年。这类的产品,一般保质期在9个月左右。由此可见,包装袋内被取走的卤制品,基本上已过期。 至此,这条袋装卤制品“回炉链”,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与此同时,警方也已介入,静待收网。
专案组出动上百警力连夜收网 现场问题卤制品触目惊心 在前期暗访侦查的基础上,温州警方成立了专案组。 从前天中午至晚间,温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瓯海公安分局和苍南县公安局等100多名警力,在多个点上进行了联合抓捕。 前晚11点,当地质监部门也加入进来,在苍南和平阳多个窝点,查获了大量问题卤制品。 叶段村92号,嫌犯庄某、梅某夫妇落网。5间房屋里共查出各类过期肉类食品2000多斤;在房子后面空地上发现18个编织袋,装满各种食品包装袋,上面的日子大多已过期,有“乡妹子”、“鑫凤阳”、“乡吧佬”、“丽丽香”、“吕家乡”和“香仔”等品牌,涵盖了鸡腿、猪脚等多种卤制品。 庄某的销售单显示,仅今年5月的一天,就卖出了3000多斤。 在苍南灵溪凤阳村等5个地点,警方搜出大量食品添加剂和变质腐烂的肉末,并从一名嫌犯家中,找到了满瓶的98A高倍肉油精和胭脂红等食品添加剂。 在娄西街51号,周某夫妇也被执法人员控制。附近围观村民说:“他们这么搞,不被抓才怪。” 原来,有村民曾亲眼看到周某夫妇在卫生间里,用洗衣粉泡水冲洗猪脚和鸡腿。 在离娄西街51号不远处一条小巷内的冷库,执法人员发现里面储存了200多箱冷冻熟食品,包括扁平状鸡翅、鸭腿、鸭脖和鸭头等。另外还堆放了160多个塑料编织袋,袋内装着大量的半成品,每袋重达100多斤。 在一楼门边停放着的三轮车里,5个灌满红色液体的塑料桶,轻轻一晃,桶口处一片红,周某称之为“红油”。 冷库外一张桌子底下,搜出了一大袋染色剂:胭脂色、食用色素红曲红、调味粉和牛肉膏等。 警方抓获44名嫌疑人 查获30余吨问题卤制品 在这次统一抓捕行动中,现场查扣各类问题卤制品30余吨,抓获犯罪嫌疑人44名。 据了解,截至昨晚,仅在苍南,警方调来的4辆载重5吨的厢式货车,也只拉走了一半左右被查扣的卤制品等,余下的就地封存。 昨晚,温州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相关负责人透露,从目前调查情况看,已刑拘的14名嫌犯,主要涉嫌销售伪劣食品,至于他们是否涉嫌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目前警方已委托质监部门对查扣物进行检测,具体要等相关检测结果。 另外,上述嫌犯身上,还有一些共性,比如他们大多是亲戚关系,属于“传帮带”状态;而这些“回炉”作坊,一般都在生产袋装卤制品的企业周边。 不少网友也许会问,过期食品按规定必须销毁,为何他们能从生产卤制品企业里拉“货”出来?这种去除袋装卤制品包装,“回炉”后再销往熟食市场的行为,看上去牵涉面颇广,甚至有可能涉及当地整个行业,相关部门监管何在? 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