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104国道乐成镇界岱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农用三轮车穿过马路时,和一辆由乐成开往柳市方向的大货车发生碰撞,导致该路段塞车三小时。 104国道界岱路口事故频发,据附近村民反映,过该路口时都战战兢兢,希望这种“不安全”的状况能够得到改善。 道路变成“大沙漏” 昨天中午12时30分许,界岱村的黄某驾驶一辆载满蛎灰的农用三轮车,从乐成镇市岭村开往国道对面的界岱村。正当他开到两车道中间的路口时,与从乐成方向开来的一辆大货车发生碰撞,农用三轮车被夹在了货车和立交桥的立柱之间,严重变形。黄某受伤倒地,好在没有生命危险。 事故发生后,104国道乐成万岙至柳市湖横大约3公里的道路严重堵塞。记者赶到万岙时,看到104国道上的车辆排起了长龙,一眼望不到头。连非机动车车道上,也都排满了乐成开往柳市的车辆。104国道就犹如一个大沙漏,界岱路口成了一个微小的瓶颈,两头的车辆犹如沙粒般,极其缓慢地从路口通过(如右图)。市区交警中队对事故进行处理,并对交通进行了疏导,直到3时30分左右,该路段才逐渐恢复通畅。 过往村民不走立交桥 界岱村位于104国道以北,市岭村位于104国道以南,记者站在立交桥上看到,界岱村遍布着居民房,而市岭村口则有大片的田地。在拥挤的车流中,两村民推着三轮车,从隙缝间穿梭。由于平时穿行的人车太多,人行横道上面的漆印已经有些模糊,而路口两旁的道钉减速带也所剩无几。 “这个路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有时候一天发生好几起。”“如果能够安装红绿灯就好了。”界岱的村民们纷纷向记者反映,这个路口事故频发,急需整改。 界岱村村委会主任黄贤清介绍:“界岱村居住着村民1200多人,外来人口1000多人,而村民赖以生存的田地、工厂和村里小孩子就读的龙凤桥小学都在市岭村,来往十分频繁。为了村民的安全,7年前,村里和学校合资建了立交桥。可是这么多年来,一些人为了方便,从人行道上直接通过,尽管过马路时总是提心吊胆的,但还是不愿意走立交桥。”去年上半年,黄贤清向市交通局和市交警大队提交报告,希望能够在路口安装信号灯,但是据反馈,这路口并不符合安装信号灯的条件,而且安装信号灯后会严重影响国道上车流量和流速。 该路口将进行整改 这个路口事故频发也让交警们非常头疼。昨天在现场处理该事故的市区交警中队交警分析道:“104国道车流量大,两行道之间的通行路口比较狭窄,村民很难一次性过马路。而且该路段的限速是每小时80公里,大多过往车辆飞快行驶,遇到横穿马路的车辆和行人,很难避让,尤其在夜晚和雨天,就更加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了。” 怎么才能减少乃至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呢?交警回答道:“这需要对该路口进行整改,如装置减速带、降低限速标准等,或许能有效地限制事故的频发,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当地村民要提高安全意识,行人最好走立交桥,车辆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路况,在确认安全后再通行。” 记者联系了市交警大队市区中队中队长朱彤,朱队长表示将去现场调查,然后向市交警大队秩序中队提交整改方案,由秩序中队和市公路段协商整改方案。 给本报新闻热线13757777110提供线索的陈先生将获得70元报料奖 (记者 应裕智 通讯员 叶建金文/摄 陈武洲 制图) |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网站地图|小黑屋|帮助中心|清除痕迹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备案号:浙ICP备202102403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8202002028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大荆网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