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的墙壁,乳白色的铁钢瓦,厂房两旁绿树迎风招展———这是就地改造后的大荆铸造企业的新形象,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生产和加工都已配置了防污染措施。“以前企业像个蓬头垢面的人,现在可谓面貌一新了。”一位企业主高兴地说。 前天,记者随市环保部门有关人员到大荆片区检查铸造业就地改造情况。一进入大荆冯村,远远看到一个15米高的烟囱排放着白色的烟。“这是大荆冯村机械厂,前天刚经过核查,符合整治标准要求,已同意其进行试生产。”市铸造业整治工作小组组长、环保局副局长朱松强告诉记者,“以前排放的气体都是黑或黄的。”进入企业,记者看到,该企业在冲天炉旁已安装环保设施进行除尘脱硫,地上的4个新建的水池像倒入墨水一般黑,原来是排出的烟尘通过二级碱液喷淋装置,全部进入池内沉淀后再循环使用;抛光机也安装了袋式除尘器。以前厂房是临时棚,“牛毛毡”盖的屋顶,篱笆搭的墙,现在4米多高的围墙后退了两米,边上建起了绿化带,顶上盖起了铁钢瓦。“我们共投入50万元进行改造,这个钱花得值!早就应该整改了,现在我们自己也觉得好多了。”企业负责人张友福高兴地说。 位于大荆横山头嘴的大荆铸造件设备厂,给中频炉安装了脉冲袋式除尘器,把生产区和加工区分离开,在加工区设置了干式和湿式除尘器,使加工区基本上没有沙尘。该企业以前厂房临时棚紧挨着大路,现在建起了蓝色的围墙,筑起了大门,两旁种上绿树,还设立了办公室,面貌焕然一新。企业负责人周松青愉快地告诉记者,以前企业像个作坊,他们早就想改造了,只是找不到方向,现在正好借这股东风改造。企业形象好了,生意也会好。 据了解,雁荡、大荆片区共有166家铸造企业,去年9月开始,我市对雁荡、大荆片区的铸造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对厂址坐落在基本农田规划区或者环境敏感区内的53家铸造企业,一律予以关闭、取缔,对违法违章建筑进行统一拆除。其余的113家铸造企业一律责令停止生产,就地进行整治,现这些企业重组成62家,并全部进行设施改造。对改造后符合《乐清市铸造企业规范化整治验收标准》要求的铸造企业,由市铸造行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实行验收通过一家,恢复生产一家的政策。 市环保局副总工包光庆告诉记者,现在已有67套铸造设备安置了污染防范设施,相关企业已提交报告要求开始试生产,他们也已对照整治标准进行严格的核查,对达到标准的企业同意试生产。目前,第一批已初步确定20来家铸造企业可以进行试生产。试生产3个月后,再根据采样监测情况和周边群众的反映进行验收。
|